造景、造家、造福、造巢
建築的本質是一種創造,造景、造家、造福、造巢;在創造之外,建築也是變幻時局中,一種恆定的能力。
當我們迎來建築事業體36週年的此刻,回首來時,每一塊房角石,每一根頂梁柱,都在時間裡溫柔刻劃出空間的印記。
是的,有句話這些年來不斷提醒著我:
不是因為環境友善才選擇堅持,而是因為堅持,才有了環境友善的可能。
不是因為有人理解才努力,而是因為努力,才有更多人理解我們的堅持。
不是因為看到成果才相信有未來,而是因為相信未來,所以結出了成果。
全球經濟正在重組,美中之間的貿易關稅驟然提高及不確定性,企業習以為常的疆域被打破,生產與設計的習以為常迎來巨變。歐洲的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正重新定義工業革命後的新生產模式,永續不再是理想,不再是門檻,而是每個呼吸之間都必須具備的競爭力。
這些變化沒有一個與我們無關。作為堅持36年的台灣建築品牌,昇捷知道,我們不能只會蓋房子──我們必須建造出可以迎接未來的空間。
我們的建築,所面對的不只是現在的市場需求,更接續著未來十年的時代需求。
我們找到的答案是把ESG+AI+WELLs,融合在我們一以貫之的藝術美學基礎上。人工智慧(AI)應該成為環境永續(ESG)的加速器,為我們的住戶創造國際級的健康居住品質(WELLs)。我們關注建材的碳足跡,在地產業的循環設計。鉅觀來看,我們思考如何讓建築成為都市韌性的一部分;微觀來看,也要讓居住者感受到生活與自然的和諧共生。這就是昇捷的新階段目標:智慧新建築 健康新生活 永續新世代。
當您從這樣的視角看所屬建築事業體的建築,您會看到的是什麼?
是讓城市展現風格與記憶的「造景」;
是讓家庭安身立命、孩子安心成長的「造家」;
是讓企業站穩未來,航向世界的「造福」;
是讓從天際飛來的旅人,與這片土地產生牽繫與記憶的「造巢」...。
亦即「為城市造景,為幸福造家,為企業造福,為旅人造巢」
時間是一條河,建築就是在滾滾長流中留給未來的信號,這個信號所傳達的是連結,是永續,是一種對於未來更好想望的不滅之光。
ESG永續發展創新委員會執行長 梁慧琪